新东方网 >新东方南昌学校 >优能中学 >优能初中 >中考备考 >中考语文 >正文

试卷领取
距离2022年江西中考还有

【山间小路】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6-08-23 11:18

来源:

作者:新君

  山间小路

                             (台)龙应台

  ⑴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着野花或莓果,看季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都曾经在路上徘徊。从“哲学家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城的石墙红瓦和渐行渐渺的河景。

  ⑵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径。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栻,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

  ⑶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⑷九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九月,不到四十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栻会面。他要和张栻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两个人不仅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两人渡湘江来回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⑸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八百年前的中国。

  ⑹可是这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地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朝市”。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郁悒以终。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受朱熹牵连而被杖枷流放的蔡元定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三十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于是“逆党”变成大师,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⑺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不识魏晋的青草一簇一簇点缀在瓦的行列间;赫曦台上有个六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如果吊上一盏风铃,檐间一定叮零清脆。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辉煌的时候,皇帝题匾赠书;覆灭的方式就多了:改朝换代的兵火可以将它付之一炬,居安思危的君主可以转念之间“毁天下书院”,或者,阴柔一点的,干脆将书院并入官学,纳入体制。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朗朗,时而断垣残壁,鬼影憧憧。决定它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⑻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泉轩,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

  ⑼细读书院史,就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和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可是,与“慎思明辨”抵制的力量或许更大。顺治的“卧碑”:“为学当尊敬先生……勿妄行辨难……军民一切利弊,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辨与不辨之间,文明时进时退。

  ⑽譬如书院在1131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葺学校,访雅儒,思有以振起”,重建岳麓书院。刘珙是个什么人呢?身为礼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不论是对秦桧不从或者是在废墟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书院历史的构成,就是这两种势力不断的彼此抗衡与妥协的消长过程。

  ⑾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20.下列各项中给拼音的字形或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chù:( )革/相形见()/罢() B. 郁悒/昳丽/追谥

  C. bá:( )涉/飞扬( )扈/题( ) D. 鬼影憧憧/月影幢幢/幢幢楼宇

  【解析】D(A.黜/绌/黜 B.yì yì shì C.跋 D.chōng chuáng zhuàng)

  2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散文构思巧妙,由哲学家小径引出长沙的小路,再以这条山间小路连接起古代与现代。开篇具有启示作用。

  B.文章所写的两条“小路”均与闻名世界的文化大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C.作者通过写朱熹终其一生执着追求反遭迫害的史实控诉了政治霸权对文明的横暴玩弄。

  D.百泉轩庭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千年之后仍然冒着泉水,象征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充满生机与活力。

  【解析】C项(文章没有写朱熹一生,“通过写朱熹终其一生执着追求”的说法于文无据。)

  22.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聚徒讲授的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例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都是著名的书院。

  B. 宋朝的儒学家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并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C.“程朱理学”因为吸取了道家思想,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D. “会讲”是中国古老的学术研讨方式。除本文提及的“朱张会讲”,还有著名的“鹅湖之会”也与朱熹有关。

  【解析】C项(“程朱理学”是新儒学,“程朱道学”的“道”为“伦理道德”之意,与道家学说无关。)

  23. 文章第⑺段画线部分的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6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出书院的宁静清幽(2 分);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追思,为后文进一步议论抒情作铺垫(2 分);并用此时环境的宁静来反衬书院千年历史中曾经的“不平静” (2 分)。

  【考点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和对其作用的评价鉴赏。《山间小路》是龙应台的一篇历史文化散文,作者借一所著名的书院——岳麓书院的兴衰,思考文明与政治霸权的关系,启示人们认识文明与霸权不断消长的事实,并且坚定文明会进步的信念。推荐阅读:余秋雨《千年庭院》【答题方法】在读懂全文主旨的基础上,一般分三步答题:第一步:答出画线句“是什么”。如这是一句景物(环境)描写,写了……的环境。其它如这是一个动作细节,这是一句肖像描写等,先介定它“是什么”。第二步: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指出+分析。如承上启下,铺垫、伏笔、照应、总领、收束等。本文最准确的是铺垫。如只答“铺垫”而不解说用什么铺垫什么,仍不得分。第三步:分析其在内容上的作用:对段中意思或全文意思或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无论哪一步,涉及手法的地方,应顺带把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答出来。

  24.作者认为岳麓书院的兴衰说明了什么?(6分)

  【参考答案】

  书院兴,说明社会尊重文明(2 分);

  书院衰,则是政治霸权压迫文明的结果(2分);

  而书院“毁了却总能再建”,则说明不管霸权如何嚣张一时,但文明是压制不住的(2分)。

  【考点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对全文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答题方法】在读懂全文主旨的基础上,找全答题区间,然后选用原文或组织成自己的话。本题丢2分者居多,主要是锁定答题区间不全面。这说明对全文文意的理解不够透彻。

  25.结合全文,说说结尾“最深邃的起点”指的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既指岳麓书院初建的时候,更指中华文明初始的时候。

  【解析】此题要抓住“深邃”、“起点”两个关键词,联想到“一条山中小径”,再联想到写“一条山中小径”是为了写岳麓书院,而写岳麓书院是为了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

小初高资料领取 初中学习资料领取
公众号:南昌新东方
扫码关注公众号:南昌新东方
回复【中考答案】,【高考答案】,【高考作文】
【计划表】领取对应资料
公众号:南昌中学帮
扫码关注公众号:南昌中学帮
回复【高中期末】,【中考查分】,【期末】
【均衡】领取对应资料
新东方课程报名
接受并同意《用户服务条款》《隐私政策》

焦点推荐

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视频号

视频号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